輸入書名、關鍵字

原點小說

第3章

 


11


趙行簡忽然愁眉苦臉地要跟我告別。


 


「我過幾日要去京都太學。」


 


「太學?」我驚訝,「似乎要考核才能進去,你不聲不響地居然要去太學上課?」


 


趙行簡神色恹恹,告訴我事情的始末。


 


原來謝聽竹一路遊歷,凡是遇見各縣鎮的書院,皆會考察一番,選出幾個勤奮好學的學子,舉薦入太學。


 


咱們清水鄉書院,謝聽竹共舉薦五人,其中就有趙行簡。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我衷心地為他高興,「師兄,他日高中莫要忘了我!」


 

Advertisement


太學都是名家授課,學子高中的概率很高。


 


趙行簡抿唇,似乎有些惱怒,但我不知道他惱些什麼。


 


「罷了,你根本就是個什麼都不懂的黃毛丫頭!」


 


「你才黃毛丫頭,你黃毛小子!」這個趙行簡,簡直不識好人心,居然罵我。


 


「哼。」趙行簡更氣了,他咬牙半晌,突然道,「那你就等著我高中的消息吧。」


 


「行啊,到時我叫爹爹給你擺席。喂,你別走啊!」


 


他氣呼呼地走了,令人摸不著頭腦。


 


下午山長和一眾夫子跟大家說了舉薦的消息,也報了舉薦人的名單。


 


謝聽竹自然也來了。


 


他的臉色比之以往更有些蒼白,不時輕輕咳兩聲。


 


也是奇了,謝聽竹是個能上陣S敵的主,怎麼被風吹著一點就病得這樣厲害。


 


下學要走,又被謝聽竹叫住。


 


「令尊考慮好了嗎?」


 


「考慮何事?」我一頭霧水。


 


「女郎入太學之事。」


 


入太學,便要去京都。


 


那兒似乎並沒有給我留下過什麼美好的記憶——


 


我看著謝聽竹的臉,罷了,美好的記憶也有的。


 


如今,卻都與我無關聯。


 


現在的我更想在父母身邊。


 


握了握拳:「多謝大人看重,隻是我胸無大志,不想遠離父母親人。」


 


對面的人隻是了然地頷首,手抵在唇邊輕輕咳嗽幾聲,溫聲道:「好。」


 


回家後問了母親,母親拉著我的手道:「京都山高水遠,我與你父親怎忍心叫你獨自前往。


 


「學問固然重要,但我們都隻盼著你此生歡喜無虞。若你想入太學,便隨行簡一同去,不願去,就留在家中。」


 


有人牽掛的,真好。


 


我喜歡有家人的感覺。


 


抱著母親,歡喜的心卻有些空落。


 


大概是有段時間見不到趙行簡了吧。


 


他不在,無人與我吵架了。


 


沒幾日,五位學子隨謝聽竹前往京都。


 


似是聖上下旨,召謝聽竹入宮,所以他才一起。他這樣的少年才俊,皇帝怎麼可能真讓其遊歷四方。


 


父親作為一縣之長,給五個學子準備了些許銀兩和衣裳。


 


畢竟真的學有所成,也是為清水鄉長臉。


 


臨行前,趙行簡囑咐我:「我的醫書上都做了注解,以後你自己拿著看吧。」


 


切,他看的醫書我早就讀熟了。


 


「多謝師兄!」當然,嘴還是要甜。


 


謝聽竹與我父親話別,並未對我說什麼。


 


此後,應當無交集了。


 


他就這麼離去。


 


相逢與別離,似乎都由不得我做主。


 


然而他們剛走不久,父親升遷的調令就來了。


 


12


 


「光祿寺少卿!」父親喜上眉梢,「雖是平級,但畢竟是京官,也算升了。」


 


母親喜憂參半:「聖上命夫君即刻到任上,我與女兒的東西可要收拾一番呢。」


 


最後商議好,父親先去京中上任,做好安置。


 


我與母親稍晚些出發,不著急。


 


李家也算大宗族,我們乃李氏分支,京中有在做官的叔伯。


 


清點府上錢物,加之遣散部分家僕。


 


忙了三四日,才終於將清水鄉這邊的宅子安頓好。


 


我與母親帶著十個僕役和四個丫鬟,匆匆趕路。


 


日夜兼程,兩日抵達渡口。


 


過了大湖,走陸路,速度也會快些。


 


這日,我們一幹人等入住渡口邊的客棧。


 


卻見客棧後院停著謝聽竹的馬車。


 


那位受傷在醫館被我包扎治療的侍衛正在喂馬。


 


他也是謝聽竹的侍衛之一,叫作燕雙,送別時我見過他。


 


「見過李夫人,李小姐。」侍衛很客氣。


 


母親自然好奇謝聽竹為何過了這麼久還未渡湖。


 


「前幾日有船傾翻,幾十人落水。當時是晚間,會水的都去救人了,人手還是不足。


 


「大人也入水救人,受風寒,在此休養。」


 


謝聽竹會凫水我知道,但他身子已經差到這個地步......幹嘛還下水呢。


 


他總這樣好心。


 


我絞著帕子,想問問謝聽竹好些沒。


 


到底沒張口,想來好多了吧。


 


母親點頭:「謝大人不愧為太子師,仁愛眾生。我聽聞他文武雙全,怎的如今身體大不如前?」


 


「我家大人墜——」侍衛頓了一下,才道,「一場大病後就如此了。」


 


母親略感可惜,讓人取些名貴藥材送去。


 


侍衛不敢收,說要請示才可。


 


後來謝聽竹雖然沒收,卻也前來拜訪。


 


他與母親說了兩句話,我才知道趙行簡等人先行去京都了。


 


等人走,母親忽然摸摸我的頭:「阿姿今日心情好,臉上總掛著笑。


 


「可是想著又能同行簡那孩子玩,心裡高興?」


 


「母親!」我表示抗議。


 


她卻越說越來勁:「他倒是個好孩子,你父親也會同意的。」


 


什麼跟什麼呀!蒙頭就睡,不理她了。


 


次日,我們乘船時,謝聽竹一行人也出發。


 


他的侍從比我們的家丁厲害許多。母親就說幹脆跟著謝大人。


 


反正我們順路,都是去京都。


 


船開動,到晚間,居然冒出來十好幾個水匪。


 


可還沒等水匪鬧起來,謝聽竹的侍衛們已經將人按住。


 


船上眾人長舒一口氣,母親也連連慶幸:「幸好遇到謝大人,否則不知會遭遇些什麼。」


 


我心裡依舊惴惴不安:我們的船安全了,可後面那艘船呢。


 


糾結是否要跟謝聽竹提這件事,他已經派人劃小船去查看。


 


兩炷香後,隻見後面的船上忽而起了火,遠遠傳來打鬥聲。


 


我們這船上的壯年漢子也已經從方才的突發Q況裡回過神,紛紛拿了家伙什要前去幫忙。


 


一幹老弱自然先躲起來。


 


兩船相靠,打鬥更加激烈。


 


過了許久,外頭逐漸安靜下來。


 


艙門被推開,謝聽竹提燈而至,對我們道:「安全了。」


 


眾人紛紛從船艙裡出來,甲板上二十多個水匪結結實實地捆著。


 


此外還有一些受傷的男男女女,正在痛呼哀號。


 


別的傷患倒還好說,隻是有位孕婦驚嚇之下,破了羊水。


 


倒是也有個接生婆,但這婆子受傷頗重,無法接生。


 


船上沒有大夫,即便有大夫也少有接生的。


 


孕婦慘叫聲不絕於耳,我想起難產而亡的姨娘,滿手心的汗。


 


「娘親,我......我想幫幫她。」


 


13


 


母親遲疑。


 


謝聽竹自然早就從侍衛那裡知道,我會些醫術。


 


聞言,問我可有把握。


 


我艱難地點點頭,點名讓那接生婆在一旁看著指點我。


 


母親也不忍那孕婦煎熬,終於松口。


 


謝聽竹讓人給我送來需要東西。


 


明明他也隻是渡客,可如今兩條船的船老大都對他言聽計從。


 


這還是我第一次給人接生。


 


雖然看過諸多書籍,也曾請教過有接生經驗的婆子,到底沒實踐過。


 


我一面聽接生婆指點,一面根據書上的經驗下刀。


 


也不知過去多久,我身上汗水浸透。


 


嬰兒的啼哭震碎夜的沉寂,產婦母女平安。


 


那家人對我再三感謝,母親忙著上前為我擦手上的血,眼裡卻流著淚:「我家阿姿,是能獨當一面的大姑娘了。」


 


有些恍惚,心中更多的是欣喜。


 


接下來我也無心休息,幫著一起給傷患包扎。


 


天際泛白,天已然要亮。


 


傷情都處理差不多了。


 


站起來,人有些發暈。


 


謝聽竹的侍衛燕雙虛扶我一把。


 


謝聽竹也一夜未睡,審問水匪。


 


「女郎行事果敢,且學問不俗。新政伊始,若你能考中為官,必定有更多女子以你為表率。


 


「所以太學,當真不去?」


 


我暈頭暈腦,一時沒說話。


 


他隻從袖中拿出一信箋,遞與我後,帶人乘小船離去。


 


臨走前,留給我們六名侍衛。


 


此處不在清水鄉境內,水匪之事,他需告知當地官府。


 


或許,還要一同剿匪。


 


謝大人事務繁多,我知道的。


 


抽出信紙一看,原來是舉薦信。


 


我這人,隻想好好地活著。


 


在方家時,藏拙裝傻,勉強算是安全地活到十六歲。


 


十六歲嫁給謝聽竹,他雖沒給我風花雪月的情事,謝家上下卻也尊重我。那三年,真是半生最無憂無慮的時候。可惜注定是南柯一夢。


 


後來成了李姿,才活得更恣意。


 


人總是貪心的,恣意的生活裡,我也生出了向往和期待。


 


或許這種期待和向往我早就有了,隻不過一直自卑敏感,不敢爭取吧。


 


能去太學接受教育,再好不過。


 


真的一舉及第,為官,我救的便不是一個產婦,而是更多的人,更多的女子。


 


我願意去的,我想。


 


屬於女子的路難,但我要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太陽初升,躍出雲層。


 


輝光遍灑大地。


 


14


 


三日後抵達京都,一家團聚。


 


當日便去大伯府上拜見,大伯如今已是戶部侍郎。


 


自從父親在清水鄉任職,一直沒回來過,所以原身對大伯一家的記憶很模糊。


 


大伯有一妻一妾,妻生有長子,大我兩歲,不在家。


 


妾室育有一女,隻比我小一個月,喚作李茹。


 


長輩們在一起談話時,李茹帶我去池塘邊喂魚。


 


她很是好奇地打量我,直看得我心裡發毛。


 


忙問:「妹妹看什麼,我臉上有花嗎?」


 


她也覺得不妥,紅著臉道:「小時候我倆一起玩,你一句話也不會說,如今全好了嗎?」


 


這是很委婉地在問,我還傻不傻。


 


「好著呢。」我笑眯眯地湊過去攬住她的手臂,「如今我的話可多了。」


 


李茹與我相視一笑:「那再好不過,你長得這樣好看,若是一直迷迷糊糊的,多可惜。


 


「叔叔可曾給你講親,定的是哪家的公子?」


 


怎麼就聊到這裡了?


 


我看著李茹欲說還休的樣子,怕是她已經定下親事,有好多話想和我這個同齡人說說。


 


搖頭,我道:「未曾,妹妹呢?」


 


她的臉果然更紅了,抓著帕子的手攥緊,垂眸說:「戶部劉尚書家的次子,過年開春,我便要嫁過去。」


 


「你可見過他?」我八卦起來。


 


「見過兩面,一次廟裡,一次是馬球會上。」


 


「他長得如何,你中意他嗎?」


 


若是像謝聽竹那樣,直到掀開蓋頭才發現新娘不是自己意中人,該有多失望。


 


婚姻之事,該是兩情相悅的。


 


「是個清秀的少年郎,待人溫和。」


 


看李茹含羞帶怯的模樣,應該挺滿意。我雙手合十做祈願狀:「那便盼著妹妹婚姻和美。」


 


她笑著用帕子打我:「姐姐剛來京都,許多人都不熟悉,我明日帶你跟幾個姐妹見見面可好?」


 


那哪行,我還要去報道。


 


「謝過妹妹好意,我明日還需去太學上課,學業不可耽擱。」


 


李茹訝然:「且不論太學難進,叔叔竟也同意你去學堂嗎?」


 


正要反問這有何不可,轉念新政才開始沒幾年,許多人不接受也是有的,所以道:「父親被我鬧得頭疼,隻好同意了。」


 


李茹便沒再多說什麼,隻是央求我跟她說說學堂上學都有些什麼趣事。


 


晚間回府上,才發現趙行簡居然也在。


 


幾日不見,他清瘦許多。穿著太學院月白色的學子服,更顯得長身玉立。


 


我驚喜地提裙子跑進院裡,他擱下杯盞:「你慢些,到了京都竟也像個猴。」


 


「你說誰是猴?」


 

熱門推薦

姣姣明月

姣姣明月

破樊籠

破樊籠

校草他超愛

校草他超愛

攬芳華

攬芳華

久病成癮

久病成癮

重逢月亮

重逢月亮